“医生,我室友才23岁,平时看起来好好的,怎么会突然心肌梗死?她这么

发布日期:2024-12-20 08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16

“医生,我室友才23岁,平时看起来好好的,怎么会突然心肌梗死?她这么年轻,平时也不胖也不生病啊……”

李晴(化名)坐在心内科的诊室里,情绪复杂,语气中透着震惊和难以接受。她的室友小王是一名23岁的普通上班族,两人一起合租了将近一年。小王平时看起来健康活泼,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“加班狂人”身份,工作繁忙,常常熬夜到凌晨。可谁能想到,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,会在一个平常的清晨被发现躺在床上,停止了呼吸。

“医生,她才23岁啊,这不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?”李晴有太多疑问,但更多的是恐惧——她害怕类似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
接诊的刘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生,他见过无数猝死病例,面对这样的年轻患者,他也感到惋惜和遗憾。

“李小姐,您冷静一下。我知道这件事让您很难接受,但我可以告诉您,心肌梗死的确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。近年来,像您室友这样年轻人猝死的情况并不少见,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。”刘主任语气平和而坚定。

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心肌梗死?

刘主任拿起笔,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心脏结构图,开始科普:“心肌梗死,简单来说,就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堵住了,心肌缺血坏死。虽然这种病在中老年人中更常见,但近年来年轻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。”

他继续解释:“像您室友这种年轻猝死的人群,往往有一些隐藏的高危因素,这些因素可能被忽略了。我们来逐条分析一下。”

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:年轻人也不能忽视

1. 长期熬夜,工作压力大

刘主任首先问:“您室友是不是经常熬夜加班?”

李晴点点头:“对,她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,睡觉时间很不规律。”

“这就对了,”刘主任叹了口气,“长期熬夜和压力过大是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因之一。《柳叶刀》的一项研究发现,长期处于高压状态、睡眠不足的人,冠心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0%以上。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、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,容易引发血管痉挛,诱发急性心肌梗死。”

2.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

“她平时是不是抽烟或者喝酒?”刘主任接着问。

李晴想了想,说:“对,她经常抽烟,压力大的时候还会喝点酒。”

“这就又中了一个高危因素,”刘主任说,“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,血液粘稠度增加,导致血栓形成。而酒精则会影响心血管健康,尤其是大剂量饮酒后,容易引发心律失常或心梗。”

他补充道:“现在很多年轻人习惯用烟酒缓解压力,但实际上,这些习惯正在一点点损害他们的心血管系统。”

3. 不良饮食和久坐不动

刘主任继续问:“她平时饮食怎么样?喜欢外卖吗?”

李晴叹了口气:“她基本都是点外卖,工作太忙了,很少自己做饭。”

“这也是一个大问题。”刘主任解释,“外卖里大多是高盐、高油、高糖的食物,长期摄入会导致高血脂、高血压等问题,增加冠状动脉硬化的风险。另外,您提到她工作忙,大部分时间可能都坐着,这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让血液循环变差,更容易形成血栓。”

4. 隐性疾病或家族史

“您知道她有没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吗?”刘主任问。

李晴摇摇头:“好像她从来没提过,但她平时确实不爱看医生。”

“这也是年轻人容易忽视的一点。”刘主任说,“有些人天生就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,比如高血脂、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、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。如果再叠加熬夜、吸烟、饮酒等因素,心梗的风险会进一步提高。”

心肌梗死的警示信号

“可是医生,她看起来一直很正常,没有胸痛啊,怎么会突然就……”李晴眼神中满是疑惑。

刘主任点了点头:“很多人以为心肌梗死一定会有剧烈胸痛,但事实上,年轻人发生心梗时,可能是‘沉默型心肌梗死’,也就是症状不典型,容易被忽略。”

他列举了一些常见但易被忽视的症状:

胸闷或胸部不适,像有块石头压着。

上腹痛或恶心,以为是胃病。

突然出冷汗、心慌、呼吸急促。

极度疲劳,或者不明原因的肩背痛。

“像您室友这种高压、熬夜的年轻人,心梗前可能只感到疲劳和胸闷,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压力太大或者睡眠不足,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”

如何预防年轻人心肌梗死?

李晴越听越紧张:“医生,那我们应该怎么预防这种情况呢?”

刘主任耐心地给出了一些建议:

规律作息,减少熬夜

“尽量每天睡够7-8小时,避免长时间熬夜。如果工作压力大,可以通过运动、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,千万不要用烟酒或熬夜硬撑。”

健康饮食

“少吃高盐、高油、高糖的外卖,多吃蔬菜水果、全谷物和优质蛋白,比如鱼肉、豆类。控制体重,避免肥胖。”

戒烟限酒

“戒烟是保护心血管最重要的一步,同时尽量减少饮酒,尤其避免酗酒。”

定期体检

“年轻人也需要定期体检,特别是检查血脂、血糖、血压等指标。如果家族有心血管疾病史,更要关注冠状动脉的健康状况。”

警惕身体信号

“如果感到胸闷、胸痛或不适,不要拖延,尽早就医检查。”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